上万亿新增财政资金坐着直通车到站啦!

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财政赤字,今年新增的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央全部拿给地方。这2万亿元,怎么花的?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答案:截至8月上旬,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以抗疫特别国债为例,7月初,扣除省级按规定留用部分后,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至市县基层。截至7月30日,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截至7月29日,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中已有5105亿元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规模上万亿的真金白银坐上直通车,直达市县基层,直接细化到民生项目、细化到市场主体。国务院常务会议说,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中央地方成合力疫情之下,从中央到地方,每一笔财政资源都更加珍贵。2万亿元新增财政资金究竟怎么花,一直牵动各方神经。从源头到末端,中央“一竿子插到底”: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等。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财政部构建起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监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同时,开发了联通各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监控,坚决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雁过拔毛,确保财力真正下沉到基层,快速高效发挥作用。各地将直达资金用于减免企业房租、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援企稳岗等方面,支持保市场主体和居民就业,发挥资金对产业链、投融资、就业等撬动效应,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省级政府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弥补基层财力缺口,确保中央确定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市县政府要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每一块钱,都有用处。不仅财政部,省级政府的监管也要到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表示,财政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不能放松。政策落实过程中,必须确保直达资金到位、花到该花的地方,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中央千方百计确保财政资金直通车尽早到站,如果地方不给力,就要受到惩罚。国务院常务会议说,下一步,一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二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三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特殊时期,更要节约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当前,我国采用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及监督的手段,例如加强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约束地方财政对于资金的使用范围及提高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除了财政部门的监管,审计部门也要对直达资金开展专项审计。直通车惠企利民为了确保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实现“六保”及“六稳”,我国建立特殊转移支付制度,是切合事宜的举措。疫情稳定后,李旭红说,资金不但要直达基层,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资金直达基层的目标是:保住市场主体,惠企利民。基层财政实力有限,但是市场主体又是基层中最为重要的构成。放水养鱼,才能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李旭红说,通过特殊转移支付,用抗疫特别国债等新增财政资金,解决地方财政困难,保住市场主体。企业能够生存,就业就有保障,民生困难就能缓解,“六保”及“六稳”是中国解决当期现实问题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她强调,财政资金投入的最关键点在于,能否产生撬动效应、乘数效应。每一笔的财政资金投入都任重道远,其对社会资本的带动、对增强市场信心、保障民生支出、拉动经济复苏均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保障财政资金合规性的基础上,应通过绩效评估,密切关注资金投向所产生的效率,并及时动态跟踪调整,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也认为,直达资金尽快发挥乘数效应,对居民消费、投资、贸易等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最大限度地实现宏观对冲效果。 

本消息为产业园区网用户上传并发布,如需删除,请发送邮件至mail@zhaoshang.net

获取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热门阅读